也許你已經做了所有「正確的事」:睡得夠、吃得好、有運動、照顧別人,甚至是那個大家都依賴的人。
但其實,你的身體,一直在悄悄地提醒你。
你一早醒來就已經累了。胸口不明原因地緊繃。常常胃痛、偏頭痛,或者晚上咬緊牙根導致下顎疼痛。你難以集中注意力或失眠。醫生說「一切都正常」。
可你心裡知道——有哪裡不對勁。
對我許多個案來說,尤其是亞洲與亞裔女性,治療的起點不是來自心理診斷,而是來自一個不斷發出訊號的身體——有時是低聲細語,有時是在大聲呼救。
🌿 情緒困擾常見的身體症狀:
- 即使休息後還是很累的慢性疲勞
- 胸口緊、呼吸變淺
- 沒有明確原因的腸胃問題
- 肌肉緊繃或咬牙、下顎痠痛(TMJ)
- 心跳加速、手心冒汗,或突如其來的驚恐感
- 難以入睡,或半夜總醒來
- 腦霧或專注力下降
- 感覺麻木、抽離、像不在自己身體裡
- 無法解釋的疼痛、關節痠痛,或自體免疫發炎、皮膚問題等
這些症狀都是真實存在的。往往是神經系統長期卡在「生存模式」的訊號。
❄️ 為什麼我們常常忽略這些訊號?
在許多亞洲文化裡,心理健康仍是一個不太被說出口、甚至帶有羞恥感的話題。我們被教導要堅強、獨立、把家人擺第一,外表要看起來一切都好。情緒呢?最好自己處理,或乾脆不要有。
於是,當痛苦累積到身體裡,身體就成了代言人。
我很多來談者,是在身體已經出現狀況好幾年、看遍醫生後,才走進心理治療室。他們這才發現:身體承載的不只是壓力,還有情緒。世代創傷、童年被忽略的情感需求、長期照顧別人累積的疲憊,還有一直被期待「要乖」、「要成功」、「不要麻煩別人」的壓力。
這不是脆弱。這是生存策略。
🧠 你的身體沒有壞掉,它正在溝通
心理治療不是要「清除」症狀,而是學會聽見它們。
在我的工作中,我結合具身與創意方式——音樂、意象、動作,以及神經系統調節——來溫柔陪伴那些早已超負荷的身體與內在部分。我也整合 EMDR 創傷減敏重處理、身體取向的 IFS 內在家庭系統 和創傷知情的零碎經驗修復,幫助你的系統釋放那些你不再需要背負的東西。
你不需要用語言說清楚所有的一切。我們會從呼吸開始,從聲音開始,從當下的覺察開始。
一起幫助你的身體慢慢卸下「隨時都要應付」的負擔。
你不用等到崩潰才尋求幫助。你不需要一直活在緊繃、麻木或疼痛裡。
你值得感覺好一點。你值得回到真正的自己。
我提供創傷知情、身體導向與創意整合的心理治療,陪伴敏感、過度努力的女性、有神經多樣性的孩子,以及年長者——特別是來自亞洲或雙文化家庭的來談者。
目前接受紐約州線上個別諮商,以及德州奧斯汀的面對面療癒工作。
如果你讀到這裡,心裡有一點共鳴——那你不是孤單的。當你準備好,我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