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不只是藝術,它更是一種療癒。
它讓我們感受到連結、安定,並幫助我們表達那些難以用語言說出的情感。
近代神經科學也證實了我們早已感受到的事實:音樂深刻地影響著大腦與自我,塑造我們的思考方式、情緒體驗,以及與他人的連結。
🎶 一、音樂能啟動整個大腦
音樂能點亮大腦的幾乎每個區域,勝於其他的活動。
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研究發現,無論是聆聽音樂或創作音樂,都能刺激「神經可塑性」——也就是大腦重新連結與形成新神經網絡的能力。
這代表著音樂治療能在經歷創傷後,幫助大腦重新調整與修復,進而提升專注力、記憶力與情緒平衡。
刊登於《人類神經科學前沿期刊》(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的研究也指出,音樂能強化與情緒調節及自我覺察相關的大腦連結——這些區域往往在創傷與焦慮中受到影響。
💗 二、音樂能調節情緒、提升心情
音樂會直接啟動邊緣系統——也就是大腦的情緒中樞,並促進多巴胺、血清素與催產素的分泌,這些神經化學物質與愉悅、穩定與連結有關。
對於正在經歷憂鬱、焦慮或創傷的人來說,音樂提供了一個安全、非語言的途徑,幫助情緒被看見、被流動。
在音樂治療的過程中,透過節奏、旋律或即興創作,人們能夠表達那些言語難以傳達的情感。
🥁 三、節奏能幫助神經系統回到平衡
我們的身體本身就充滿節奏——心跳、呼吸、走路的步伐都有其律動。
當我們透過打鼓、哼唱、或有引導地參與音樂活動時,身體會自動與這些外在節奏同步。
根據哈佛醫學院的研究,這種「節奏同步」(rhythmic entrainment)能幫助大腦與外部節奏對齊,進而降低焦慮,並恢復自律神經系統的平衡。
緩慢、重複的節奏能向身體傳遞「安全」的訊號,讓我們從過度警覺或情緒麻木的狀態中,慢慢回到平穩。
🌿 四、音樂能強化自我感與內在連結
音樂治療邀請我們去連結那些被隱藏、被麻木、或被壓抑的自我部分。
透過創作歌曲、即興演奏、或音樂與意象的體驗,人們重新找回自己的聲音、主體性與創造力。
這個過程促進了自我整合——讓心、身與情感再次協調。
隨著時間的推進,音樂治療能幫助我們重新感受到踏實、真實與完整。
💫 音樂:連結大腦與心靈的橋樑
正如神經學家奧利佛.薩克斯(Oliver Sacks)所說:
「當什麼都無法讓我們振作時,音樂卻能。」
音樂治療正是科學與靈魂之間的橋樑——它一邊重塑大腦的連結,一邊重新喚醒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意義。
如果你正在尋找一種既具創造性又有科學根據的方式,來療癒、表達與重新連結自己,
那麼音樂治療也許是你回歸自我的途徑。
🌱 在 整合創造性藝術治療所(Integrative Creative Therapy),
我們運用創傷知情的音樂與藝術治療,
陪伴你重新找回情緒的安全感、內在的平衡與真實的自己。
👉 點擊預約諮詢,一起展開你的療癒旅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