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有這樣的經驗?聽到某首歌時,心情突然就輕鬆了起來,甚至落下眼淚?這不是巧合。當我們聆聽音樂時,大腦中掌管情緒、記憶和動作的區域會被激活,同時釋放像多巴胺和血清素這類帶來幸福感的神經傳導物質。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一首熟悉的旋律,可以那麼快安撫我們的心。
其實,演奏音樂會啟動大腦裡比其他活動更多的區域,這使得音樂可以穿越某些大腦的病理或功能障礙,達到療癒的效果。當音樂被有意識地運用在治療關係中,它的影響力會更加深遠。音樂治療就是一種有科學實證支持的專業方法,透過音樂協助個人達成情緒、心理、認知與社交上的療癒與成長。
音樂治療不只是「放鬆音樂」那麼簡單,而是一個由受過專業訓練的音樂治療師帶領、具有目標性與結構性的療癒過程,現在已在全球的心理健康領域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什麼是音樂治療?
音樂治療是由持有專業證照的音樂治療師(例如美國的 MT-BC、LCAT,或其他國家的專業認證)所進行的專業實務,透過音樂介入來支持個人身心靈的整體健康。不論是兒童、青少年、成人,甚至長者,音樂治療都能依據不同的需要調整介入方式。
音樂治療可能會包括:
- 主動參與音樂(例如唱歌、打鼓、即興創作)
- 寫歌、探索歌詞意義
- 音樂引導的想像與內在旅程
- 隨音樂律動、聲音共鳴練習
- 分享與討論對音樂的情緒反應
重點不是你會不會音樂,而是透過音樂找到表達的空間、連結的機會與療癒的可能。
💗 音樂治療對心理健康的好處
1. 調節情緒、減輕焦慮
音樂可以幫助我們以非語言的方式表達複雜的情感。透過打擊樂、即興創作或寫歌,人們能將內在情緒外化,進而降低焦慮、提升情緒調節的能力。
📖 研究顯示,《The Arts in Psychotherapy》期刊於2017年發表的研究指出,團體音樂治療能有效減輕焦慮、促進情緒表達。
2. 支持創傷療癒
對有創傷經驗的人來說,語言治療有時會讓人感到壓力或難以進入。音樂治療提供一個安全、非語言的空間,幫助個體溫柔地接觸內在經驗,與身體重新連結。
🎵 像「即興音樂治療」與「創傷知情的音樂治療」特別適用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或複雜性創傷的個案。
3. 減輕憂鬱、提升動力
參與音樂能啟動大腦中與快樂和獎勵有關的區域。在音樂治療中,創作反映內心世界的音樂,不只能抒發情緒,也能幫助人們重新連結自我、發展希望。
📊 根據《JAMA Network Open》2020年的一項綜合研究,音樂治療搭配常規治療顯著減少憂鬱症狀。
4. 提升自我覺察與洞察力
即興演奏、音樂與意象的引導、或寫歌等方式,都能讓我們用新的角度去看見自己。音樂像一面鏡子,反映出那些難以言喻的情感,幫助我們理解並接納內在的自己。
5. 增強記憶與認知功能
研究發現,音樂能提升專注力、記憶力,甚至學習力。這對於面臨認知困擾(如憂鬱症、失智症等)的人特別有幫助,也常被應用在長者與復健領域。
6. 建立連結、減少孤單感
團體音樂治療是一種很自然的社交互動方式。透過合奏、共創、共同聆聽音樂,彼此之間能產生連結與共鳴,對於正在與孤獨感或社交障礙奮鬥的人來說特別有幫助。
🎯 誰適合音樂治療?
音樂治療能幫助下列狀況的人群:
- 憂鬱、焦慮、情緒障礙
- 創傷後壓力(PTSD)或創傷經驗
- 悲傷與失落
- 自閉症與神經多樣性族群
- 慢性疼痛或長期疾病
- 飲食障礙
- 阿茲海默症與失智症
- 成癮康復階段
- 早產兒與新手爸媽
- 產後焦慮與憂鬱
🎵 不需要任何音樂背景,只需要一顆願意探索的心。
🧭 怎麼找到音樂治療師?
若你對音樂治療感興趣,可以搜尋當地具有認證的音樂治療師。在美國,通常會看到「MT-BC」(Board Certified Music Therapist)的資格;在台灣,目前也有越來越多受國際認證與訓練的音樂治療師返台執業。
你也可以詢問治療師的專業取向,有些可能著重於創傷知情、心理動力、神經音樂治療(NMT)或正念取向的實踐方式,依你的需求來安排。
🎶 結語:讓音樂帶你走進內在的療癒之旅
音樂治療,是創造與關懷之間的橋樑。在語言說不清的地方,音樂能給我們一種表達的方式,一種節奏、一段關係,慢慢地撫慰、陪伴與轉化。
如果你正在經歷焦慮、悲傷,或想更靠近自己,也許音樂治療會是你人生中一段溫柔、深刻的療癒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