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正在經歷 C-PTSD 的九個微妙跡象(以及為什麼這是真的)

By Wen Chang-Lit, MA, LCAT, MT-BC, C-EMDR

也許你從來沒說過「我有創傷」。 你對自己說:「也沒發生什麼大不了的事啊。」 你看起來功能正常,做事有效率,對他人負責, 甚至悄悄度過了別人不知道的難關。

但在心底,你感到非常、非常疲憊。 你總是緊繃,或不自覺地關掉情緒開關。 親密關係讓你混亂,界線讓你焦慮, 你不斷在心裡問: 「我怎麼會這樣?明明生活還不錯啊?」

這就是 C-PTSD(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可能的模樣—— 安靜的、隱形的、不容易被命名的樣子。

C-PTSD 不總是來自一次重大事件。 它更常是悄悄地累積: 長期的情緒忽略、混亂的家庭、被迫成熟、被要求永遠乖巧有用、一直處於警戒狀態、習慣壓抑真實的自己。

以下這九個跡象,不是為了貼標籤, 而是一種理解的方式—— 去認識你的神經系統、保護模式, 還有:為什麼療癒對你來說從來不簡單,卻一點都不是你的錯。

1. 你常覺得「太多」和「不夠」,同時存在。

你很敏感,也很有情緒覺察力,但你又會對自己的感受感到羞愧。 你懷疑自己的反應,為自己的需求道歉,擔心自己太占空間,卻又害怕自己根本是透明的。 這種內在衝突,是情感創傷倖存者的常見模式。

2. 即使生活還不錯,你還是活在「生存模式」。

你有份好工作,生活看起來穩定。但你的身體從未真正放鬆。總是胸口緊、下顎咬緊,或像是在等待什麼壞事發生。 你不是誇張,你的神經系統只是在做它熟悉的事:時刻準備應對威脅。

3. 你經歷「情緒型閃回」。

不是影像畫面閃回,但你會突然陷入強烈情緒:羞愧、恐慌、麻木、憤怒。 你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然後開始責怪自己。 其實,這往往是身體記憶正在啟動,重現當初為了生存的狀態,即使你的大腦「記不得」。

4. 你無法信任自己(但你渴望能夠)。

你反覆思考每個決定,問很多人的意見,甚至連小事都覺得難以選擇。 如果你曾經被情緒操控、被批評、被忽視,那就很合理。 你的內在指南針曾被扭曲,為了配合別人的地圖生存下來。

5. 你把「討好」誤當成「愛」。

你以自己體貼、可靠、善解人意為傲,但內心的恐懼是: 「如果我不夠完美,他們還會愛我嗎?」 討好不是你的個性,而是你曾經必須用來保護自己的策略。

6. 你比自己以為的,更常處於麻木或解離狀態。

你做著生活裡的事,微笑、完成任務,但你感覺不到自己——和身體、快樂、飢餓、痛苦的連結。 這不是偷懶,不是沒動力。這是身體保護你免於崩潰的方式。

7. 即使做了很多內在工作,你還是忍不住自責。

那個聲音還在說:「你不夠好」、「你應該早就走出來了」、「你太敏感了」。 這聲音不是你本來的樣子。它是一個保護性的內在部分,源自多年來內化的羞愧。

8. 你渴望親密——但也害怕它。

你想要深層連結,但當有人靠近,你會逃避、關閉、或因衝突而恐慌。 這種推拉,是一種關係型創傷的跡象——當「愛」過去是忽冷忽熱、不安全的時候。 你不是壞掉了,只是你的神經系統,還在等待一種真正安全的愛。

9. 你覺得自己「哪裡怪怪的」,卻說不上來。

你一直在問:「我為什麼會這樣?」 你帶著一種說不出口的哀傷,對童年的缺失有著深深的渴望,也怕自己會把這些痛複製下去。 這不是「壞掉」的證據,而是「覺醒」的跡象。你有療癒的能力,真的。

為什麼會這樣?

複雜性創傷,往往發生在人與人的關係中: 當那些本該保護你、理解你、回應你的人,做不到或選擇不做, 當「愛」變成有條件的,當情緒被責備、被忽視時, 你的神經系統就必須適應。

你變得過度敏感、過度努力、自我壓抑,或情緒封閉—— 不是因為你有缺陷,而是因為你曾經必須這樣,才能活下來。

但「活著」,不等於「真正地活」。 你的身體知道這點。 這就是為什麼,那些你努力壓下去的症狀,總會冒出來—— 不是來折磨你,而是來請求你去看見它們。

療癒,會是什麼模樣?

療癒 C-PTSD,不是「修好自己」, 而是一點一滴學會: 如何在身體裡、在人際關係裡,在真實的自己裡,感到安全。

可能的樣子包括: ✨ 和那些曾被流放或壓抑的內在部分建立信任 ✨ 透過音樂、身體律動、呼吸,把羞愧從身體裡釋放出來 ✨ 找回你的聲音、界線、情緒需求 ✨ 學會活在「自我」,而非「生存模式」

這份工作是溫柔的、非線性的, 你不需要自己一個人走這段路。

如果你讀到這裡,感到某種共鳴——

我每天都在陪伴像你這樣的女性: 創意豐富、感受深刻、能力極強, 她們早就努力了很久,卻仍然背負著成長過程中, 那種「沒被看見」、「沒被聽懂」、「太早長大」的隱形傷痕。

在我們的工作中,我會尊重你的節奏。 我們會用音樂、意象、內在部分對話的語言, 慢慢解開過去的結,幫你重新連結回自己。

我們不只是「談論創傷」, 我們會一起為你的身體和情緒創造空間,去感受、釋放、轉化。

如果你準備好想要感覺更完整, 更像「回到自己裡面」, 我會很榮幸,陪你走這一段回家的路。

溫柔地, Wen

About the Author

I’m Wen Chang-Lit (she/her), and I hold space for people who feel deeply, carry too much, and are tired of performing strength. As an Asian American therapist and music therapist, I bring a trauma-informed, somatic, and creative approach to healing—one that honors every part of you, including the ones that feel messy, scared, or not enough. 

I know what it’s like to grow up in a world that demanded perfection and silence—and how lonely it can feel to navigate life with a tender heart. My work is rooted in deep listening, cultural humility, and the belief that healing happens not through fixing, but through reconnecting—with your body, your story, and your authentic voice.

Ask Me Anything

Fill out the form below to ask me (Micah Fleitman, LPC) questions about this article, how to heal from trauma, or anything else that’s on your mind.
FORM PLACEHILDER

Welcome to INTEGRATIVE CREATIVE Therapy

This is a space for sensitive, creative souls who are craving deeper healing, softer ways of being, and a return to their true selves. Whether you’re navigating burnout, old family wounds, or just feeling a little lost—you’re not alone.

What is Creative Arts Therapy?

Creative Arts Therapy is a way of healing that goes beyond words—using music, art, movement, and imagery to gently access what’s been buried or hard to say. It’s not about being “good” at art; it’s about reconnecting with your emotions, your body, and your inner truth. In this space, creative expression becomes a bridge to safety, insight, and self-compassion.

Latest Posts

Please fill out this form to access our calendar and schedule your appointment.